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中国健身70年发展历程

新中国健身70年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三体云动数据中心以年代为轴线,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带大家重新回顾这70年健身行业的发展历程。

健身和健美均为舶来品。早在19世纪,国际健美运动的创始人尤金·山道已经将这项运动进行了审美设计和训练实践,欧洲人的身体得以变得强壮。在大众的印象里,健身是20世纪80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的,其实不然。

 1 

1948年

国内第一家健身馆“谭氏健身所”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体质羸弱,运动水平较低,被世界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有着“中国健身之父”之称的赵竹光为了强身强国、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他在大学期间赴美学习健身,回到国内创办了第一个健身组织:沪江大学健美会

回顾健身行业发展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先驱者谭文彪,祖籍为广东中山县、出生于新加坡的谭文彪是中国最早的举重运动员和西洋拳先行者。“九·一八”事变后谭文彪敌忾同仇,四处奔走宣传抗日,在致函乡亲支援马占山的抗日联军中赋诗到,“拳拳赤子爱中华,深涉重洋念国家。但使病夫成壮士,扬眉吐气乐无涯。”

是年秋,谭文彪来到广州考入私立广东体育专门学校,第二年创办“南亚健身社”,将南洋学来的举重、拳击、气功、杂技等体育技艺毫无保留地公开,在“体育救国”的口号下吸引到很多青年学生。随后的几年中,谭文彪凭借在举重比赛的优异成绩轰动全国,被誉为“大力士”。期间辗转香港、澳门、湛江各地授徒,抗日战争胜利后,谭文彪回到广州继续开展健身运动。

新中国健身70年

▲  谭文彪创立的谭氏健身所

1948年谭文彪在广州创建了“谭氏健身所”,购置一批标准、新颖的器材,专授举重、健身和拳击,是当时广州市第一家设备完善的群众健身所,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现代健身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抗美援朝”期间,青年男女积极要求获得强健的体魄,踊跃健身锻炼,来到谭氏健身学院学习锻炼的人不断增加。虽然只是一间不足40平米的民间健身场所,却从这里走出新中国第一位打破举重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启蒙训练在谭氏健身所)和中国举重队前教练杨汉雄等人。

 2 

20世纪50年代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为人民的健康、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和人民的国防而发展体育”的工作方针。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方向

当年唯一的体育刊物《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的篇幅宣传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广大群众成为体育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响应号召,20世纪50年代以广州为首的广东省掀起一波健身热潮,谢文艺的“青年健身院”、程晓东的“新青年健身院”、卢伟的“伟健健身院”纷纷出现。

由于此前长时间被世界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70年代,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更具有强烈的目标性,无论群众还是专业运动员,内心的信念都非常强烈,励志要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

新中国健身70年

▲ 20世纪70年代广播操

自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来,全民体育健身逐渐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时尚与风潮。到20世纪70年代,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如队列体操、军事训练、徒步攀山、游泳、晨跑、拔河、排球、乒乓球、太极等运动。

 3 

20世纪80年代

健美操传入我国、出现商业健身俱乐部

1)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程

现代健美操传到我国确切的说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时我国刚进行改革开放不久,首先是对发达国家、西方市场开放,因此这项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在美国推广的有氧健美操顺势传入国内。

早期国内的现代健美操引入了扭动全身各关节的非洲民间舞蹈与基本体操相结合的迪斯科健美操,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入乡随俗”,健美操把中国古老文化的气功、武术、民间舞蹈等欧美健美操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徒手、持器械的健美操。一时间,在上海、北京等地逐渐出现各式各样的健美操培训班。

在健美操研究方面,1984年原北京体育学院专门设立了一个关于健美操的研究组,之后上海体育学院也成立了健美操研究室,并率先开设健美操课程,随着国家教委对高校体育教学要求,各专校也逐渐开设起健美操课程,引领健美操走向学校。

1987年,我国第一家健美操中心成立,并全面开放。1992年2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以及艺术体操协会在北京成立,同年9月,中国健美操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健美操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健身俱乐部处在萌芽阶段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启动时期,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年代。1984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首次组队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徐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项目上夺得冠军,成为那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以郎平为代表的老一代中国女排在80年代实现五连冠的霸业,奠定了中国女排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的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核心的奥运战略,制定和实施了奥运争光计划。体育政策方面,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竞技体育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体育的发展。商业健身俱乐部作为新型产业进入中国,此时的健身俱乐部规模很小,以器械训练为主的健身房和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开始出现。但经营面积大多只有几百平方米,健身方式较为简单,营销理念尚未形成,参与人数较少,因此所需要的投资不多,当时的健身强调身材健美,并没有过多的健康意识。

 4 

20世纪90年代

健美操席卷全国,健身俱乐部开启连锁模式

1)“健美5分钟”

到了90年代,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开始逐步增强。这时中国健身圈悄悄地诞生了一位健美达人,她每天早上激情四射地在中央电视台为大家带来的《健美5分钟》直至今日仍深入人心,而她就是被人们称为“健美皇后”的马华

新中国健身70年▲ “健美皇后”马华

上世纪80年代,马华开始涉足健身操行业,后来通过中央电视台《健美5分钟》栏目,使大众健身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普及。当年的马华在电视上,总是身穿纯色的健美服在荧屏上蹦蹦跳跳,扎着高高的马尾辫,随着她的跳动在头顶欢快地舞蹈着,而她的嘴角也总是高高扬起,那一句“天天跟我做,每天5分钟”的口号似乎还萦绕在耳边。

1989年马华成功考取了国家级健美裁判员等级,90年代马华成立了自己的俱乐部——马华健身俱乐部,她既是教练又是经营者。短短几年的时间,马华成为北京健美行业的一面旗帜,1999年起,马华相继在河南、河北、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开办了10家俱乐部,使其健身体系在其他省市得到推广。

马华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成功带动了健身操在国内的发展,马华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知名品牌,甚至成为中国健美运动的代名词和象征。

2)浩沙将俱乐部管理模式带入中国内地

有了社会层面的热潮,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对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开始鼓励人们参与体育健身运动。于是在1995年6月,为了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同月,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全民健身的热潮席卷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面积开始扩大,出现了1000平米以上的俱乐部。1996年,出身于上海举重队,获得过全国举重冠军、全国健美锦标赛冠军的王文伟,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完全仿自香港的现代化健身房威尔士健身,但威尔士成立之初,发展并不是十分顺利,国内健身市场被一个来自香港的集团品牌激活,这个品牌就是浩沙集团。

20世纪70年代创办于中国香港的浩沙集团,是一个集服装设计和面料生产、加工、销售、外贸及健身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团,产品系列包括泳装、健身服、瑜伽服、运动内衣、健身产品等。为推广主营的健身服、瑜伽服和游泳器材,赞助了家喻户晓的健身节目《健美五分钟》。

随着节目收视率的节节攀升,浩沙集团趁热打铁,1998年浩沙健身将健身俱乐部正式将俱乐部管理模式带入中国内地市场,三地五店同时开业的操作,开启了中国健身俱乐部连锁模式

浩沙健身的国际化管理模式,以及团操课、新颖健身技术的出现,将成熟的连锁健身房产业运营模式展现在国内,使得当时的国内健身房经营者眼前一亮,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健身房还可以这样玩,让很多人看到了健身房的“钱景”。

从此,健身成为一门生意。

 5 

走进21世纪

大型俱乐部纷纷成立,健身行业快速发展

1)俱乐部第一次集体腾飞,教练培训机构涌现

进入21世纪,国内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人们的健身意识、健康意识大为增强。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消息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体育健身的热潮,同时助推了健身房产业的第一次集体腾飞。

2001年6月,青鸟健身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兆龙店;9月,国家体委旗下的上市公司中体产业股份引进美国倍力健身的管理和开店经验,组建了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10月,韦德健身学院的高足、曾当过特种兵的金宇晴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一兆韦德健身会所。

浩沙健身、一兆韦德、青鸟健身、英派斯等国内大型俱乐部纷纷成立,倍力、加州健身、健乐菲利斯、宝力豪等国际知名品牌开始进驻中国,我国的健身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2004年以后,健身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不同级别的健身俱乐部陆续开业,其中不乏大型连锁品牌健身俱乐部。

 

新中国健身70年

 

大型连锁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集体腾飞的那几年,对于健身房老板来说确实过了一阵“好日子”。从业者们看到规模化、连锁化带来品牌影响力,可以卖出大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健身年卡,使得健身房一度被认为是“有钱人”去的地方。连锁健身房的毛利率也非常高,投资机构也开始关注到健身房领域,使得这一时期的健身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健身房数量的增长带来了价格竞争,为吸引到更多会员,健身行业陷入低价恶意竞争的怪圈,原本大几千的健身年卡,只需要一两千甚至更低的价格,为的就是争夺会员和此区域的市场。恶意竞争的出现,导致健身房入不敷出,如果一个1000平米的健身房,算上房租、水电费、器械和员工的工资,成本将近百万元,如果一张健身年卡为2000元,健身房最多容纳200-300人,可以推算出收入并不能覆盖成本。

此时,健身房的通常做法是用收割来的会员年卡费用继续开设第二家新店,再进行预售拉新。当不能再继续吸引新会员的时候,健身房的收入则大大减少,加之续约租金、人工水电大幅上涨,运营成本增加,导致有的健身房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不得选择不关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健身房跑路”。

健身俱乐部数量的快速增长,意味着行业需要大量健身教练,进而催生教练培训机构的形成。2005年-2010年期间,先后有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健身学院成立,分别是2005年成立的567GO国际健身学院、2007年成立的上海体适能培训机构以及2009年成立的赛普健身学院。直至今天,这些机构也在源源不断地向行业输出优质教练。

2)“全民健身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的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一方面纪念中华百年奥运圆梦时刻,一方面逐步挖掘全民健身意识。“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是国家关注民生、顺应民意的重大举措,呼吁全体人民群众走向运动场,走进健身行列。紧接着,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体育各方面的功能和社会价值,以最大限度满足广发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新中国健身70年

在此期间,有关健身行业的数据报告陆续发布。其中,《2006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1月30日,中国所有省份都已经出现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身影。北京迈洛国际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健身会所前十名竞争力研究及2012年产业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健身市场规模仅为87.6亿元,到2008年已经达到173.2亿元,同比增长29.8%,2006年和2007年中国健身市场规模分别为107.6亿元和13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2.8%和24.2%。

 6 

2010-2014年

俱乐部遇瓶颈,体育产业迎新风

1)重销售轻服务,健身俱乐部遇瓶颈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区域性较强,加之恶意低价竞争,导致部分健身房倒闭,重销售轻服务的弊端也展现出来。随着人们健身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处于服务行业的健身房由于此前“重销售轻服务”,而且健身房卖了年卡也是在赌会员不去训练,使得部分用户开始不买账。

原本的健身房私教陆续从传统健身房跳出,自己创办健身工作室,没有了年卡的门槛限制,且健身费用相对较低,又注重会员服务的健身工作室进一步瓜分市场份额,争夺到一部分健身爱好者。

一方面是运营成本的增加,一方面是健身工作室抢夺市场份额,使得连锁健身俱乐部处在增长的瓶颈期。直到政策的到来,整个体育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焕然一新”的体育产业卷土重来。

2)46号文件发布

新中国健身70年

▲ 2014年10月发布的46号文件

2014年对于体育行业从业者是不同寻常的一年,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明确表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体育产业成为社会资本的新宠,2014年也被定义为体育产业元年。46号文件发布后,整个体育行业各细分领域纷纷崭露头角,健身行业更是百花齐放,健身O2O模式、新型健身房、团操品类健身工作室、智能健身模式涌现。 

 7 

2015年至今

政策推动,健身行业“百花齐放”

1)健身O2O热潮“来去匆匆”

2015年是体育产业最为疯狂的一年,由于政策(46号文件)的助推,社会资本争先恐后进入体育领域。2015年兴起的健身O2O项目经历了短暂的起飞,又快速降落。当时的全城热炼、小熊快跑、初炼、约教练等项目的出现,深受资本的欢迎,也被市场寄予一定厚望,按次付费、线上约场地、约教练的形式完全在线上操作进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健身房预付年卡的模式,初期流量增长明显。但随着平台对用户的补贴减少,直到后来停止补贴,平台上的流量呈断崖式下降,创业者们的流量变现愿望成为泡影。

经过一年的市场实践检验,O2O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当人们意识到体育要回归线下时,又发现线下存在着种种困难,大众的体育消费意识并没有完全形成。因此,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项目在2016年相继陨灭,如今大部分已难觅踪迹。

2)新型健身房异军突起

任何行业出现新型模式时都会遇到行业的质疑声,健身行业也不例外。超级猩猩、光猪圈健身、乐刻运动几乎是同一时期出现在健身市场,打破了传统健身房年卡的高门槛。

这些新型健身房的特点就是付费模式有别于传统健身房。以超级猩猩为代表的按次付费健身模式、以光猪圈健身和乐刻运动为代表的月付费健身模式从成立之初就受到各种质疑,人们根据投入产出比分析新型健身房的营收和成本,来推算出这类模式是否可行。

新型健身房之所以能够兴起,不仅仅在于付费模式的改变,更多是时尚的空间设计、新颖的健身理念、重服务的经营态度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加之健身环境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健身已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健身房出现,传统健身房的老板们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无论传统健身还是新型健身都回归到健身的本质——内容。只有产生高质量的健身内容,才是留住用户的根本。

3)共享健身仓“昙花一现”

2017年是“共享”概念炒的最为火热的一年,共享单车遍布全国,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衣橱等项目争先恐后进入市场。健身行业也不甘落后,以觅跑为代表的共享健身仓在2017年大放异彩,觅跑更是在3个月内完成1亿元人民币融资,成为共享健身仓领域的明星项目。

 

新中国健身70年

 觅跑曾在3个月内获1亿元融资

自2017年8月觅跑在媒体公开至10月,仅仅3个月的时间,市场上已经出现超过10家共享健身仓项目。这种在跑步机外面加一个盖子,然后扫码付费进仓的“共享”模式,抢夺社区健身流量,也被人们质疑过安全及用户体验的问题。

时间在流逝,市场在迭代,在遭遇现实运营中诸多问题后,共享健身仓正在被逐渐抛弃。如今,“共享”概念已褪去,共享健身仓也将成为历史。

4)智能健身越来越普及

上述提到的新型健身房,之所以称之为“新型”主要还体现在智能方面,包括智能硬件和智能管理系统(SaaS),而这两部通过APP、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将其联系到一起,也就是前端、后台、硬件,即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集合。

智能硬件包括,如采用智能手环进行门禁的进入,储物柜的开启和记录用户的身体数据及运动数据,场馆设有智能门禁出入场,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前台等设备;SaaS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线上约课、线下体验,还能够帮助健身房老板进行数据统计,包括员工、会员、财务等一系列的数据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

智能健身房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也为健身老板提高健身房的运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越来越多场馆选择智能管理系统。

5)传统健身并购、被收购或倒闭

2018年1月的最后一天,健身领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金吉鸟健身全资并购浙江美日健身,美日健身旗下四个品牌的50个店面全部归于金吉鸟健身。由此,金吉鸟健身连锁规模达到335家,会员在百万级,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健身俱乐部连锁品牌之一。

2018年9月,国内连锁健身知名品牌威尔士传出被LVMH集团旗下基金L Catterton所收购的消息,瞬间在健身行业传开,同行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两个月后L Catterton宣布正式收购威尔士,意味着中国最早的连锁健身俱乐部与国际接轨,宣告转型。

而另一家传统健身俱乐部却没能继续走下去。今年6月,在长达数月的多地撤店、欠薪、集团董事长“失信”传闻后,曾有着全国最大的连锁健身俱乐部之称的浩沙健身“寿终正寝”。散落在全国多地的健身房已经被当地其他健身品牌接手。其实,浩沙健身的倒闭并不完全是其运营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浩沙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市值蒸发30亿港币之多,无奈集团现金流断裂,融资失败导致陆续关店。

同为传统连锁健身的三家俱乐部,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这就是市场。

6)2020年健身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828.5亿元

当经历了泡沫后,2016年体育产业开始回归本质,各领域逐步回归理性。2016年6月,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倡导大众进一步营造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同月,为了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打造百姓身边的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

新中国健身70年

▲ 2019年9月发布的最新文件 

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2013年-2017年中国健身产业的市场规模以18%的平均增速稳定增长,健身行业稳步向前发展,我国的健身产业有望在2020年以26.73%的增长率达到17828.5亿元的市场规模。

根据三体云动2019年1月发布的《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健身人口的渗透率远不及美国,但是中国健身俱乐部总量已经与美国持平达到46050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2018年健身俱乐部TOP10总营业额为100-110亿元人民币左右,一兆韦德以近20亿元的年营业额排名第一。

结语

中国健身产业一直将美国视为学习的对象,最近,健身科技公司Peloton在纳斯达克上市,为整个健身行业带来新的动力,国内越来越多的创业项目模仿Peloton模式,随着智能健身系统、智能硬件的研发,家庭健身开始在国内争夺市场份额。

智能跑步机则是国内创业者们率先尝试的产品,如咕咚与小乔跑步机联合,Keep推出自主研发的跑步机,以及专注家庭场景的小米从米家走步机到最新发布的NEXGIM AI健身车,都预示着家庭健身正在一步步试探市场、试探用户。

也许在下一个十年中,家庭场景健身也会在我国健身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中国健身70年

参考资料:

·《新中国体育70年》,中国体育报,2019,9

·《中国健身产业三十年》,华商韬略

·《2018年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中国报告网,2018,5

·《2017年中国商业健身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17,2

·《2014年中国健身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中商情报网,2014,11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