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身大数据

数据 | 老铁!去三四线城市开店吧

根据报告中的「2019年中国健身产业结构和消费趋势分析 」内容预测(第31页),2019年国内各大城市的健身行业将呈现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一二线城市差异化,三四线城市拓规模。

一线城市健身房供给“过剩”

根据IHRSA数据显示,美国健身俱乐部和工作室的门店数量配比约为7:3,而从报告的「主流城市健身房门店数量分布」可以看到,中国的健身俱乐部和工作室普遍为1:2,甚至最高城市如上海、南京、郑州等已经逼近1:3,主流城市表现出工作室包围俱乐部和小型门店供给“过剩”的相对现状。
数据 | 老铁!去三四线城市开店吧中国主流城市健身房门店数量分布(报告第35页)
事实上 ,从报告「主流城市健身房增长率/倒闭率/净增率 」数据可以看到,除了工作室相对“过剩”,俱乐部也一定程度出现了略“饱和”,这个“饱和”与“过剩”重点表现在净增率上,比如上海的净增率全国最低只有6.6%。我国的城市根据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等划分为一线至四线城市,而从消费者角度,各线城市体现了消费力、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不同,这将直接反映出同一行业在各线城市表现出不同的发现阶段和现状。可见,二线城市的健身房总体净增率大概率要高于一线新一线主流城市,发展空间更大。数据 | 老铁!去三四线城市开店吧中国主流城市健身房增长率/倒闭率/净增率(报告第38页)

一、二线城市的差异化发展 

一线城市健身市场蛋糕仍然存在,只是相对二线城市在玩法上会有差异。一线城市在科技、文化、消费观等各方面几乎都走在全国最前沿,尤其是互联网化、共享经济、新零售、智能AIoT等新概念新技术涌入市场,推动着产业的不断变革。这些变革一是表现在现有品牌场馆的竞争,二是大量创业者、跨界入行者、以及各方资本加入战场。原本市场的白热竞争加上新晋对手的加入,促进了一线城市市场的快速新旧交替洗牌。其实这也是任何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经阶段。

健身房掘金三四线城市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中国城市变革最显著的标识和参考标的,在过去几年,一二线城市互联网市场日益饱和的同时,三四线城市正在悄然崛起,这些城市的消费者对互联网的认知与需求日益强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三四五线城市智能手机与家庭WIFI的普及率增加,手机流量费用甚至低于一二线城市,推动了互联网在这些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互联网市场正在向三四五线城市下沉。数据 | 老铁!去三四线城市开店吧数据 | 老铁!去三四线城市开店吧2018年的三、四线城市划分

互联网在各线城市的发展变革也是各大行业在这些区域的必经之路,健身产业也不例外。作为起步较晚相对比较“传统和落后”的产业,一线城市的健身市场是“洗牌”式发展,二线城市则在“稳健”中发展。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总体仍处于传统健身俱乐部规模拓展和完成区域覆盖的阶段,部分一二线城市的连锁俱乐部也在寻找往三四线城市下沉拓展的机会,三四线城市正地盘争夺战。

健身行业的人口红利 

通常我们习惯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行业的人口红利期。但是,在一个普遍过度依赖于“人治”的健身行业,一个人力成本高企甚至被人“绑架”的企业,人才的输出和管理、经营模式的复制等都是要直面的难题和挑战。数据 | 老铁!去三四线城市开店吧作为一个重服务业态,健身房由课时+销售+低薪构成的“人”的成本占比最高,俱乐部达到52.7%,工作室也达到50.2%(报告第51页)
另外,与走在国家发展前沿的一二线城市不一样,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对大健康产业、全民健身普及以及健康数据化的政策及扶持相对也较薄弱和模糊。因此,如何在红利期杀入三四线城市,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健身投资人、创业者去深度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包括天猫、京东等电商大伽无一不在下沉渠道,重点拓展三四线城市,而去年上市的拼多多更是从2015年创办之初就直接把重心锁定在三四线城市,对国内三四线城市的争夺早已是电商巨头们的重头戏。当然,不少社交平台如快手、陌陌等也把三四线城市作为主战场,看中的就是这些地区的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对于很多产业都是一个无比大的金矿,别人几年前就开始挖矿,而健身行业通过多年的“热身”,在紧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或许也正是时候。走吧老铁,到三四线城市开健身房去!

福利:长按识别二维码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免费电子版本白皮书,我们将7个工作日内以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您。

数据 | 老铁!去三四线城市开店吧码上获取免费电子版白皮书

数据 | 老铁!去三四线城市开店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