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门店数量从一定程度来看,可以体现出健身行业的发展现状,数值越高代表其市场规模相对越大。根据三体云动数据中心的统计,截止2019年10月,全国体育休闲服务与运动健身类场馆总数已突破23万家,与健身相关度较高的泛健身场馆达到18.5万家,其中包括专业健身类门店11.7万(含传统健身房、连锁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健身私教工作室等)和泛健身类门店6.8万(含团操馆、瑜伽馆、舞蹈馆、拳馆、单车馆、游泳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其它含有健身运动属性的线下门店),健身行业门店总数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01
广东省占全国12.18%位居第一
根据三体云动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按省份划分,全国Top10省份(含直辖市)门店数共11.8万家,占全国63.81%份额;广东省门店数超2.25万家,以一省之力占全国总门店数的12.18%,排名位列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运动健身大省。
山东省和江苏省分别以15631家和15337家的数量,占据全国的8.45%和8.29%的门店比位列二三位。北京和上海作为直辖市,也挤进Top10省份排行,其中北京位居第六位,上海排在第九位。
数据来源《2019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
为什么广东省会排在第一?并且比排在二三位的山东省和江苏省,在门店数量上超出将近7000家之多,相当于多出一个湖北省的门店数量。
要知道,广东是全国最早开展健身运动的省份,早在一百多年前广东就已率先引入包括田径、体操、足球、拳击等近代西方体育运动并开始风行起来。至2016年,广东的绿道建设已累计达到1.2万公里,社区体育公园超300个。2017年,仅一年时间举办的大型健身活动就超过5000场次,远高于其它省份。
2017年5月,广东省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2500亿元;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在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方面,提出普及日常健身,大力推进游泳、跆拳道、路跑、体育舞蹈等具有普及性的运动项目发展。同时,支持健身休闲企业发展,大力培育健身休闲骨干企业,实施健身服务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优秀健身休闲企业、俱乐部品牌。引导健身俱乐部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2020年1月,广东省发布《2019年广东省体育产业报告》,广东体育产业2018年总规模、同比增速、增加值等数据均超过预期,位居全国前列。报告显示,2018年广东人均收入达到1.337万美元,意味着人们“有钱”、“有闲”,体育消费将迎来暴增阶段。
我们熟知的连锁健身俱乐部古德菲力健身,互联网健身品牌超级猩猩都来自广东省,而且总部均在深圳。自2004年成立以来,古德菲力健身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近100家直营专业健身会所,超级猩猩在全国已有116家门店,仅在深圳就有28家。
政策的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的体育场馆纷纷按下暂停键,为了控制疫情,为了人们的安全考虑,广州市直到3月20日才开启体育场馆复工复业的“启动键”,发布《关于印发体育场馆复工复业工作指引(第一版)的通知》,指导各场馆有序做好复工复业前人员健康监测和场馆消毒工作。
同时,广州市体育局增加惠民补助资金,发放体育惠民消费券,对冲疫情影响,提振居民运动热情,促进体育消费。为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全民健身科普活动将于5月启动。
02
泛健身门店数量Top4城市:北上深广
细分到城市维度,全国排名TOP30的城市泛健身类场馆总数为86767家,占比46.92%,接近全国总数的一半。其中,TOP10城市共47843家占比25.87%,而一线城市的北、上、深、广分列前四,合计2.74万家门店占全国14.82%份额。排在第五位的则是近两年跻身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其泛健身门店数量占全国2.55%。
数据来源《2019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
帮助广东省挤进省份排行榜第一,贡献最大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合计1.47万家门店,全国占比7.95%。广东也是唯一一个超过四个城市同时进入TOP30榜单的省份,其它超过三个城市同时上榜的省份有浙江、江苏和山东。
另外,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随着消费需求升级,2015年以来成都健身房市场面临更新迭代的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小型健身工作室的异军突起。成都的健身工作室快速崛起,从2016年的200多家到2019年的1343家门店,三年的时间增长了6倍之多,可见成都健身市场的发展相当迅速。
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暨“三大赛事”动员大会上,成都市提出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是市民养成健康生活的迫切需要。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走向国际、走向现代的基础条件,仅2019年成都市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就将达到4260余场。
03
苏州、南京、长沙等城市发展潜力大
与2018年相比,2019年的城市排名略有些变化,2019年一线城市排名终于由“上北深广”再次恢复成“北上广深”,俱乐部数量仍然是北京最多,工作室数量则按“上北深广”的排序依次递减。北京重新超越上海成为Top1,这与市场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数据来源《2019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
2019年下半年,健身行业集中出现倒闭、关门等事件,这一现状在健身产业前沿的上海尤为明显。2019年6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存量预售资金余额管理实施办法》,并由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牵头成立成立“同业企业互保体,部分存管资金”的方案。政策推出后,一些健身品牌及场馆未能达到要求,导致关门闭店,据三体云动数据中心调研统计,2019年上海市的健身场馆倒闭率达到12.1%,位居全国第一,环比2018年上升了3.5%。但在整体规模上,上海依旧排在第二的位置。
而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紧追一线城市,俱乐部数量都在500家以上,工作室也都超过1000家。近年来,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老大”,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的成绩,ChinaFit健身展会在2019年也将成都设为分站之一,这也成为成都以及西南地区的体育与健身产业大聚会。
主流城市排名变化
数据来源《2019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
对比主流城市2018年的人均GDP,可见各城市的运动健身类门店数与人均GDP并非绝对的成正比,比如宁波去年人均GDP13.4万元,但运动健身类门店数量仅1769家;而重庆人均GDP仅6万元,运动健身类门店数量却达3145家,两个城市形成强烈的反差。
GDP的增长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因此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GDP高但运动健身场馆数量少的城市,可作为健身场馆投资开店的参考依据之一。
通过上图数据我们发现,比如苏州、南京、长沙、青岛等城市,其2018年人均GDP分别为17.4万、15.1万、14.4万、13.5万,这些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赶超北京和上海,而泛健身门店数量排行却在十名以外,意味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但运动健身服务行业仍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健身产业市场还有这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